諮詢服務

提問人 提問日期
史倉佳史撰有《臺灣土地‧日本表情:日治時代遺跡紀行》、《臺灣日治時代遺跡》二書,內容皆與日治時代臺灣遺跡有關,唯 貴館對此二書所分之類號,卻並不完全相同,如以《中國圖書分類法》為標引規範工具,前者類號為「673.26」,後者類號為「797.8」,不知事出何因?敬請說明,以釋疑惑,謝謝! 2010-01-01
請問:CCL增訂8版中類目“783-787”類下之“各國傳記複分表”:“分傳得依時代複分”,此處的“時代複分”是指“附表三 西洋時代表”,還是指“740-770 各國史地”類本身的時代表?敬請指點,謝謝! 2010-01-01
本館已將臺灣史地分入《中國圖書分類法》(增訂8版)類號“677”及“678”。唯查《中圖法》“678 臺灣分區志”(即“臺灣特區表”)子目“678.9 澎湖及臺灣附島”,只有“678.99 其他”,未查獲“金門、馬祖”。本館是否可將金馬地區文獻分入類號“678.99”?又依據《中圖法》,... 繼續閱讀 2010-01-01
賴永祥《中國圖書分類法》“617 中國史地雜論”所指的是否是“中國史地論文集”(原提問文字為“中國史學及地理學雜論”),而非普通趣味性史地書籍?趣味性之中國歷史讀物(包括多篇短文),是否以分入“610.9 中國通俗史話”為宜? 2010-01-01
(一)請問有關探險誌或探險史文獻,例如《世界探險史》內容既有航海探險,世界高峰征服紀錄,又有美國西部開拓探險史,分類標引時應歸入《中國圖書分類法》那一類目?如歸入《中圖法》\719 世界遊記\"類是否恰當? (二)專門記載未經科學證明之世界奇事秘關,例如《秘境奇探》應歸入《中圖法》那一類目?" 2010-01-01
同一人同時有,或前後有數個國藉,或出生地與籍貫地(或居住地)分屬兩個國家,例如Hannah Arendt出生於德國(1906年),1940年後長居美國,分類時傳主者應依最初國籍抑或最後國籍標引? 2010-01-01
本館採用之分類規範工具為《中國圖書分類法》,故有關臺灣史地之文獻自應分入\673.2 臺灣史地\"類。茲有某圖書館書目資料將《池上鄉志》分入《中圖法》\"673.29/139.1\",本館擬沿用之,唯未知其類號是如何組配而來,即使我們查《中圖法》\"附表六:中國縣市詳表\"臺灣部分,... 繼續閱讀 2010-01-01
本館分類規範工具採《中國圖書分類法》增訂7版,現代中國人傳記多分入類號\782.886\",其中號碼\"6\"是從何而來?" 2010-01-01
請問《中華民族弓箭文化的探索》一書應分《中國圖書分類法》那一個類目才比較恰當? 2010-01-01
以《中圖法》為分類規範工具,《長河落日:重返巴比倫文明》一書應分入類號「735.5」,經組配後其號碼為「735.5213」。其中,號碼「735.5」為伊拉克,號碼「21」及「3」分別為「各國史地複分表∕斷代史∕古代」和「各國史地複分表∕文化史」。如此組配,是否妥當?如不妥當,又應如何組配? 2010-01-01
《中國圖書分類法》類號「735」若依「各國史地複分」號碼(1-9)複分,其結果勢必與西亞各國類號(735.1-.9)衝號?若加「0」後再複分,又與「總論複分」號碼相衝突?不知如何標引才正確? 2010-01-01
如以賴永祥《中國圖書分類法》為分類標引規範工具,探討東南亞文化的整合及衝突之圖書,是否可分入類目\541.263 東洋文化論\",或者還有其他更適當的類目?" 2010-01-01
古蹟修復、再利用、規劃書等文獻,分類時應依“古蹟”為分類標準入廟宇、墓坊等類,抑或分入“建築工程”類?還是另有其他方法集中這類文獻。 2010-01-01
有關旅遊文獻分入史地類或觀光旅遊類的原則問題 2010-01-01
本館係專門圖書館,收藏中國大陸及中共研究文獻頗為豐富,其中有關70年代以後之中國大陸史事,收集的資料也不少。因此,《中圖法》有關類目僅有“627.76 中國1970年代”,顯然不敷使用,建議增訂有關細目,以為分類之一助? 2010-01-01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