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坊間出版有很多膠彩畫作品集,例如《陳進畫集》(陳進女士八十回顧展,膠彩畫)、《全省膠彩畫展》等,分類標引時 貴館多將其分入《中國圖書分類法》“948 各種西洋畫/948.93 膠畫法”類。但《陳進畫集》一書序言則明言“膠彩畫”係源自中國之畫種,唐時傳至日本,後來並由彼發揚光大,抗日勝利前由日回傳到臺灣,可說是“日本化了之中國畫”。現在,一般媒體提及時,也多以“日本畫”視之。請問分類時膠彩畫究竟應分入《中圖法》“946.1 日本畫”或“948.93 膠畫法”?抑或在“944 中國畫”類下另立...
問題 | 目前,坊間出版有很多膠彩畫作品集,例如《陳進畫集》(陳進女士八十回顧展,膠彩畫)、《全省膠彩畫展》等,分類標引時 貴館多將其分入《中國圖書分類法》“948 各種西洋畫/948.93 膠畫法”類。但《陳進畫集》一書序言則明言“膠彩畫”係源自中國之畫種,唐時傳至日本,後來並由彼發揚光大,抗日勝利前由日回傳到臺灣,可說是“日本化了之中國畫”。現在,一般媒體提及時,也多以“日本畫”視之。請問分類時膠彩畫究竟應分入《中圖法》“946.1 日本畫”或“948.93 膠畫法”?抑或在“944 中國畫”類下另立恰當類目,俾便更能反映該畫之淵源流變? |
---|---|
分類 | |
答覆內容 | 由提問文字看來,妳對於膠彩畫的特質及其淵源流變已有基本且正確的瞭解,不虧是具有美術專業背景。有關膠彩畫分類問題,茲就個人所知略述如下: 一、近來,臺灣畫壇流行之膠彩畫,確係中國畫之一支,只是不為吾人所熟悉而己。膠彩畫源自我國之重彩畫,唐代青綠山水(與淺絳山水相對)即其源頭。青綠山水係以礦物質石青、石綠作為主色的山水畫,著色濃重。由於膠彩畫(唐時並無膠彩畫之名,在此只是為敘述方便,逕以膠彩畫稱之)風格比較傾向富貴氣息,故為帝王重臣及宮庭畫師所鍾愛。唐宋時曾風行一時,唯後來水墨畫興盛,漸漸趨於衰微。唐時曾傳入日本,頗為日本上流社會所重。日據時期由日回流至臺灣,有稱為“東洋畫”(東洋一詞用法係與西洋相對應之亞洲地區或東方地區而言,包括中國、印度、韓國、日本等地在內。在此,顯然偏指日本而言,故東洋畫亦即日本畫也)者,有稱為“日本畫”者,也有稱為“國畫第二部”者,名稱頗多不一而足。唯名稱當中並不能顯示該畫特質之所在。民國66年,畫家林之助以國際間盛行之素材媒劑為繪畫命名之通例,名之為膠彩畫。大陸則稱工筆重彩畫或重彩畫。 二、膠彩畫係用膠水(鹿膠、牛膠、魚膠等)作為媒劑,調入礦物性顏料、水干顏料、植物頻料或金屬性顏料(金、銀、鋁等)所畫出來的作品。該畫種繼承唐宋鉤勒填彩的金碧畫風,用膠敷彩,顏色鮮明華麗,細膩工緻,色彩繁複萬變,畫風靈活開朗。 三、膠彩畫既然源自中國,應可視為“中國畫”之一支,應與“墨彩畫”並列為“中國畫”或“國畫”之兩部。析言之,必須適度地將一般常識中之“水墨畫”等同於“中國畫”的觀念加以調整,擴大中國畫或國畫之範圍,同時包括膠彩與墨彩兩者在內,以求完璧。墨彩畫中又包括了無彩之水墨畫與略施淡彩的淺絳畫法。 四、《中圖法》“948.83 膠畫法;臘畫法”,其注釋英文依序分別為“Encaustic”、“Tempera”。經筆者查檢《美術大辭典》(藝術家工具書編委會主編,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81.10)頁31-32,英文“Encaustic”一詞其中譯詞應為“蠟畫法”,而非膠畫法。“Tempera”一詞中譯詞應為蛋彩畫(或音譯為“丹培拉”),而非蠟畫法。以上不論蠟畫法或蛋彩畫,二者與膠彩畫特質均不相同,不宜混為一談 五、由前數節敘述文字看來,將膠彩畫分入東洋畫或日本畫(946.1)難免有數典忘墳之譏;而分入膠畫法或蠟畫法(948.83)則尤背離美術史實。賸下唯一較佳解之道,似乎可從中國畫定義著手。然後再配合類目改訂及類目增補途徑加以解決之。茲述其解決方法如下:(1)擴大中國畫涵義,將膠彩畫包括於一般中國畫之內,與墨彩畫共同構成中國畫之完璧。(2)類目改訂法:將《中圖法》“944.8 題款”類改至類目“944.3 中國畫技法”之下,設一子目“944.38”以收錄“題款”一類文獻。(3)類目增補法:將騰出之類號“944.8”改為“膠彩畫”類。 六、參考文獻:(1)《林之助繪畫藝術之研究研究報告展覽專輯彙編》(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編,臺中市:臺灣省立美術館,民國86.06);(2)《呂浮生膠彩畫展》(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編,臺中市:臺灣省立美術館,民國80.11)。 |
發布日期:2010年01月01日 最後更新:2020年07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