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 IO Talk論壇第三場次「文化記憶機構之資訊組織」圓滿落幕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分類編目委員會與國家圖書館共同舉辦的「IO Talk論壇」始於105年,此一論壇由現任分編委員會主任委員邱子恒教授主持,105年與106年各舉行3場有關分類編目與資訊組織的論壇,邀請學界與實務界的領域專家,於每次論壇中先進行分類編目領域重要議題的專題演講作為引言,帶動與會者就演講內容與相關議題進行發問與討論。10月20日舉辦「IO Talk論壇III:文化記憶機構之資訊組織」,是106年的第三場,也是第54屆分編委員會為圖書館同道舉辦的最後一場論壇,與會者包括圖書資訊學界師生與圖書館實務界同道共55人。本次論壇邀請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研究員兼中央研究院數位人文中心執行秘書陳淑君老師、以及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林巧敏教授,分別就「文化記憶機構的資訊組織:博物館篇」與「檔案資訊組織—編排與描述」進行引言演講。

  陳淑君老師指出,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皆是文化資產機構與文化記憶機構,相關的名稱有LAM(Libraries, Archives, Museums)、GLAM(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Museums)、MLA(Museums, Libraries, Archives)等。前述各種不同類型的文化記憶機構,各均努力協調同業,發展不同類型藏品適用之資訊組織標準,以利資料互通與連結,相關議題廣涉資料結構、語意網、知識本體、權威檔等。陳老師的引言聚焦於博物館的資訊組織,故針對博物館典藏特色所發展出的資訊組織標準之基本描述資訊,即所謂metadata的核心元素與概念,包括創作者與創作內容、描述與鑑別資訊、作品與圖像的區分、作品與權威檔暨影像之間的連結、相關的系列作品之間的連結、相關作品的內部與外部作品之間的關聯、作品名稱與命名、物理特性的描述如尺寸與材料技法、風格暨文化與年代順序之資訊、地點與位置、以地點為主題的可能、如何決定主題與如何描述等,一一揭舉博物館典藏與相關metadata描述之實例。

  林巧敏老師的引言演講則首先說明檔案典藏與圖書館典藏的資訊組織之主要差異點:圖書館員針對圖書資料係進行各「件」典藏圖書的分類與編目,但檔案類的典藏保持原本的檔案來源資訊與檔案結構十分重要,因此係以維持整批檔案原本的「全宗」、「系列」、「案卷」、「案件」之組織架構為原則。各行政機構依業務性質,各建立機構業務適用的、以業務內容為依歸的專屬階層分類表;故檔案「分類」(或稱為編排)重要之目的是檔案資料的排架管理;檔案須將案情相續的文件編排成案卷,再以案卷為單元,進行描述。故不同於圖書資料之分類編目,檔案的整理與資訊組織,稱為編排與描述。林巧敏老師除說明檔案描述規範的發展之外,並以國家檔案管理局、國史館、中研院台史所、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等為例,說明它們編製的檔案分類與保存年限表,並透過各機關檔案目錄的實例,說明機關檔案編目的著錄規範與描述內涵。

  在陳老師與林老師引言之後,與會者提出相關問題,如檔案管理局的檔案分類為何包含長度資訊、以及紙本檔案與電子化檔案之間的編排與保存年限之差異等,均獲得引言老師的詳細答覆。

  論壇尾聲,主持人邱子恒教授特別針對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於本(106)年9月23日首次舉辦的「資訊組織分析師認證考試」說明辦理成果:報考人數80人,應考人數70人,有49人成績達70分的及格標準,合格率為7成,將可獲頒「資訊組織分析師」證書,證書有效期間為5年。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第54屆分類編目委員會在兩年任期中,完成6場分類編目與資訊組織相關的「IO Talk論壇」,並完成開創辦理「資訊組織分析師」認證考試的相關規章辦法之制定,順利舉辦首次資格認證考試;要特別感謝分編委員會兩位顧問和所有委員的指導和參與,以及合作單位國家圖書館館藏發展及書目管理組在準備階段與现場工作的人力付出;亦期盼圖書館界同道未來能持續支持資訊組織議題的相關活動。

主持人邱子恒教授開場

圖1:主持人邱子恒教授開場

林巧敏老師引言

圖2:林巧敏老師引言

陳淑君老師引言

圖3:陳淑君老師引言

與會者發問與認真聆聽

與會者發問與認真聆聽

圖4:與會者發問與認真聆聽

 

與會者熱烈發言討論

圖5:與會者熱烈發言討論

IO Talk論壇III會後大合照

圖6:IO Talk論壇III會後大合照

發布日期:2017年10月23日 最後更新: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