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LC 發表研究報告: 過渡中的新世代 Metadata

詮釋資料是所有探索型檢索的基礎,幾乎是討論詮釋資相關運用時的定論。然而今日的 Metadata 正面臨一個轉型的挑戰。越來越強調創意的圖書館界,促使詮釋資料的管理和運用不得不進化,用更少的人力,來面對日增的資源型態及本身或跨機構的研究計畫。

這個報告討論了以下幾個議題

  • 為什麼詮釋資料面臨改變
  • 產製的過程為什麼在變化
  • 詮釋資料本身有什麼樣的的變化
  • 這些變化對未來招募館員的資格和技能的需求會產生什麼衝擊,圖書館如何因應

報告中有五個主要章節

  • 過渡到鏈結資料與識別碼: 永久有效的標識符碼(Identifier) 是從現今的詮釋資料過渡到未來更廣泛運用的關鍵。轉向描述資源裡可以獨立存在的各個項目(Entity,或譯 實體) 。如 作品,個人,團體,地點,事件等等,並搭建起彼此間的關係,就可以避免今日資料單獨存在於封閉的體系裡,各個機構間的名稱各不相屬的問題。
  • 如何描述"從內而外(Inside-out)"及"被促成/協助產出(Facilitated)"的館藏: 相較於過去圖書館從外部取得(Outside-in) 館藏的方式,今日焦點轉向如何針對機構自產或透過外力協助產出的館藏資源,支援產製,蒐集相關資料及建立易於探索的詮釋資料,並提供分享。這些新的資料型態產生新的挑戰,例如特殊檔案資料,網頁典藏資料,錄音及錄影特藏,影像資料特藏,及研究使用的原始資料的管理等等。
  • 進化成 "詮釋資料即服務"的模式: 優秀的詮釋資料是促使所有資源被有效的檢索利用的基礎。產建詮釋資料不再只是傳統的建立目錄的工作,而是傾向成為一種新的服務模式。這些新的方向包含建立嶄新品質檢視標準,協助其他單位建立和運用詮釋資料, 利用資料創造新的視覺化呈現的方式,書目計量的應用,以及透過語意建立索引等等。
  • 準備面對未來館員必須具備的新職能: 日益變化的專業環境,要求無論有經驗的編目館員或者招募的新血都需具備新的一套技能。各館需要引領內部文化轉向,從有能力產出的自豪,導向珍惜新的學習機會,探索並嘗試建立嶄新的詮釋資料產建管理流程。
  • 產生的衝擊: 下一代的詮釋資料不再是以單一書目資料來描述某機構的館藏而已,而是會將焦點放在 Entity 彼此間的關係。這些比較具有權威性,永久有效的識別符碼,將影響到圖書檔案館描述館藏的方式,催生"詮釋資料即服務"的模式,並影響到未來招募館員資格的認定標準。

 

發布日期:2020年10月27日 最後更新:2020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