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編目
作者 | |
---|---|
指導教授 | 林春美 |
畢業學校 | 臺南藝術學院 |
畢業系所 | 博物館學研究所 |
學位類別 | 碩士 |
畢業學年度 | 88 |
內容 | 從歷史的觀點而言,博物館出現的首要功能在於物件的蒐藏,而使博物館有別於其他收藏者乃在於其周全的藏品管理政策,其中的「藏品編目」,是傳遞所有藏品訊息的基礎,與各項藏品的利用與維護工作直接相關。 本論文主要目的在探討藏品編目的理論範疇,釐清編目在博物館學與博物館實務運作中的位置與重要性、探究藏品編目在中國器物研究史上的表現,並引介歐美物件研究模式,得出藏品編目的內容與原則,並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為對象,探討其編目成果與編目表資料項目,再針對國內普遍存在的編目問題提出建議。通過文獻調查、經驗調查及比較研究,得出成果如下: 編目應由具備藏品知識的研究人員完成,以分類與鑑定為前置作業。本論文將編目資料項目作一系統性的整合,以修正一般文獻對於編目資料較無系統的條列式陳述,分為五大項:基本項目、鑑定項目、描述項目、記錄項目、藏品檔案,並整理出具體的描述內容,應包括主題、外型特徵、風格、評價、藏品內涵、改製情況、簡要完殘情況、比較研究、遺址資料及有關歷史背景等。 以上述的編目資料系統性整合發展出一套檢測架構,整理分析古代器物圖錄的編目文本,包括宋代《考古圖》、《宣和博古圖》、元代《古玉圖》、明代《宣德鼎彝譜》與清代《西清古鑒》,說明編目的高度成就自宋代(十一世紀)始便已存在於中國傳統博物館的相關脈絡。並以此檢測架構分析上述三所博物館的藏品圖錄描述文本與編目表格資料項目。 以本校藏品—北朝三尊像碑—為範例進行編目,實際體認到藏品編目必須由研究人員投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並非一蹴可幾之事,進而呼籲博物館應強調研究功能以及編目與研究的連結。 檢視現今歐美博物館學界的六個物件研究模式,由其所提出的資料種類與蒐集方法,為編目資料的建立提供更完整的思考向度。 |
網址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