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分纂稿、閣書提要和《總目》提要之內容比較分析–以集部為例

作者
段又瑄
指導教授
藍文欽
畢業學校
國立臺灣大學
畢業系所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學位類別
碩士
畢業學年度
96
內容
《四庫全書總目》(後文簡稱《總目》)是自《別錄》、《七略》後,存世目錄中較能兼顧敘錄體例之目錄。《總目》提要之內容介紹了圖書之作者與內容概要,發揮「辨章學術,考鏡源流」之功能,被視為是讀書治學之門徑,顯示其被看重之程度。《總目》經歷分纂稿的撰寫、閣書提要的修改,最後才成為定稿,三種提要之內容並非一致,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過去對《四庫全書》提要的比較研究,多偏重在分纂稿與《總目》提要,或是閣書提要與《總目》提要間的異同分析,故本研究著力於三種提要的比較分析,希望藉三種提要內容撰寫的差異與改變,更進一步瞭解提要的內涵與撰寫方法,為日後提要撰寫提供更多指引。 目前《四庫全書》中同時具有分纂稿、閣書提要和《總目》提要之圖書有368種,本研究則以集部之153種圖書的三種提要為樣本,因集部所具之三種提要數量為四部之冠,又所錄為文學著作,較能客觀檢視提要中內文,受學術門派、思想的影響較少,故本研究以集部為範圍,比對三種提要之內容,檢視其中差異。 研究將提要的內容略分為四大部分,書名、卷數及作者著作方式的記錄;作者生平爵里與事蹟的介紹;圖書內容、流傳情形之描述與考據;圖書或詩文得失的評價,對此進行分析比較。 本研究發現,各分纂官撰寫提要時未有一致的格式,至閣書提要才建立統一的書名、卷數著錄標準,與《總目》提要的內容亦較為接近。除分纂稿與閣本所據之本不同,使分纂稿與閣書提要、《總目》提要的內容差異較大或重新改寫外,多數分纂稿撰寫時,偏重於作者生平的介紹,而忽略圖書內容的描述與考證;或是記錄圖書所含之序跋、附錄諸文,卻未對作品優劣得失加以評議,多數未能兼顧提要之義例,因此幾乎各篇分纂稿皆受到增補與刪改。閣書提要以分纂稿為基礎,針對其內容不足之處,增補考述與評論,提供更多的資訊,敘述也較有條理。 《總目》提要則是針對閣書提要進行最後的修改潤飾,主要在作者生平的介紹、參考資料著錄及文句的潤飾上。《總目》提要貫徹執行「某人有某書,已著錄」之法,以省略重複之介紹文字。著錄參考資料時,較能清楚註記作者、書名,便利查檢參考、引述資料之來源。而《總目》提要潤改後的文句,與閣書提要之文意相去不遠,但文句更簡鍊,具有條理,閱讀更為通暢,因此《總目》提要與閣書提要於文字敘述上略有差異。 透過比較分析顯示,提要撰寫經過分纂稿到閣書提要,再至《總目》提要而成為定稿,中間經過修改、增補與潤飾,使得《總目》提要的體例更為齊備,提供讀者更為豐富的資訊;因此以三種提要的刪改過程為鑑,對日後撰寫提要作出建議。
網址連結
發布日期:2018年09月13日 最後更新: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