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庋用詮釋資料之建置方法

作者
林玉
指導教授
陳雪華
畢業學校
臺灣大學
畢業系所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學位類別
碩士
畢業學年度
100
內容
資料庋用可協助研究人員維護、管理、保存與加值資料生命週期中的所有資料,使資料得以重複利用,目前已受到歐美各國的重視。而資料庋用的提供有賴資料庋用詮釋資料的建置,其以資料生命週期中的所有資料為對象,透過欄位描述,讓研究人員得以檢索、辨識並取用資料,從而促進資料的重複利用。目前資料庋用詮釋資料屬於新興領域,本研究以此為主題,乃希冀透過提出資料庋用詮釋資料的建置大綱,做為國內學術圖書館的參考,使圖書館據此發展新服務。 承上述理念,本研究綜整資料庋用詮釋資料的意涵、欄位、應用計畫與建置步驟,同時依循建置步驟進行研究,尋找並整合DataShare Profile、DataStaR minimum metadata、DataCite Metadata Schema三個符合需求之欄位,經由12位臺灣大學教師的訪談、12筆詮釋資料的試填,與臺大圖書館編目館員共同修訂22個建議欄位。 本研究之研究成果包含四點:1.引入資料庋用詮釋資料之概念,使國內注意到其發展趨勢;2.說明資料庋用詮釋資料的建置步驟並提供本研究建置經驗之建議;3.提出融入國外經驗、臺灣大學研究人員與編目館員意見的資料庋用詮釋資料建議欄位;4.促使研究人員由資源合集層次檢視資料,便於使用者探索資源。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依對象不同提供三面向的建議。在資料庋用計畫執行者方面,包括培養資料庋用專業人員、徵集具學科背景者參與資料庋用計畫;就建置欄位者而言,包含需瞭解研究人員的庋用需求與資料典藏建置概況、初期自少數學科發展欄位、以應用綱要方式建置欄位、使用語意網發展欄位、持續關注資料庋用詮釋資料的發展;至於著錄詮釋資料內容者方面,則包括考量個別欄位著錄的詳簡程度、促進研究人員對資源合集層次概念的理解與認同、使用半自動化的欄位著錄方式。此外,對於未來研究,建議可探討非以研究資料為描述對象之資料庋用詮釋資料、依據實際描述對象發展欄位,以及從資料生命週期的觀點發展欄位。
網址連結
發布日期:2018年09月13日 最後更新: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