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查詢、辨識、選擇探討數位典藏內容後設資料之可用性

作者
曹嘉怡
指導教授
羅思嘉
畢業學校
國立中興大學
畢業系所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學位類別
碩士
畢業學年度
105
內容
資訊科技的發展和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既有的知識表現形式透過數位化得以匯聚和保存,並能即時傳至世界各地,達到知識共享的目的。為強化網際網路可乘載資訊的內涵,世界各國紛紛投注資源發展數位典藏、數位圖書館或數位博物館等計畫。相關計畫除將典藏內容數位化,另一項重要的工作為建置典藏內容的後設資料,以協助使用者有效地搜尋所需資源、辨識資源的合適性、區別相似屬性的資源、選擇符合需求的資源,以及取得資源;而後設資料品質是影響滿足前述需求的關鍵因素。過去相關研究多從後設資料的紀錄著眼,討論後設資料著錄內容的完整性、準確性與一致性,但使用者對後設資料著錄內容的想法為何、是否能夠滿足其需求,以及後設資料可否協助使用者有效檢索數位內容等則著墨不多。 本研究採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可用性評估概念,從查詢、辨識與選擇等面向,針對數位典藏內容所對應的後設資料進行評估研究。研究邀請一般大眾、擁有藏品相關之先備知識的使用者,以及資訊檢索專家等三種不同類型使用者參與,實際利用數位典藏系統進行搜尋任務,再就其檢索經驗從效能、效率與滿意度等三項指標,分析後設資料支援查詢、辨識與選擇數位典藏內容之可用性。 研究發現數位典藏內容不只限於二維概念的文字資料,還包括三維概念的立體形式資料,因此數位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圖像資料顯示典藏內容的特質與樣貌,也會以文字式描述其視覺表徵。當使用者以文字或視覺圖像檢索典藏內容時,雖然後設資料內容完整性和著錄一致性,仍是影響參與者對後設資料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但研究亦發現文字與圖像轉譯,對後設資料支援檢索數位典藏內容的效能與效率產生影響,可能因素包括視覺內容轉譯落差、索引詞與檢索詞的一致性、圖像控制詞彙與查詢結果的精確性、圖像資料品質、後設資料著錄內容的專業程度,以及圖像資料與文字資料間相互作用等。綜合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典藏單位可利用可用性評估揭露後設資料的使用問題,找出可提升後設資料品質的關鍵因素,建構具更豐富視覺內容元素的後設資料,降低視覺內容轉譯差距;增加查詢條件組合多元性,提升結果精確度;以及強化圖文資料並列的顯示設計,提高辨識效能與效率。
網址連結
發布日期:2018年09月13日 最後更新: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