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數位人文研究之文本自動標註系統發展與使用評估研究

作者
劉鎮宇
指導教授
陳志銘
畢業學校
國立政治大學
畢業系所
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學位類別
碩士
畢業學年度
105
內容
在傳統的人文研究中,人文學者大多以如古籍珍善本、歷史文獻等紙本出版形式之文本為主要研究文本型式,但是隨著資訊社會的來臨,許多研究機構陸續將這些紙本資料進行數位化並建置數位典藏資料庫,對人文研究環境與知識取得管道帶來巨大的改變,基於數位閱讀之文本研究型式也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因此,本研究發展支援數位人文研究之「文本自動標註系統」,藉由Linked Data的概念匯集來自不同資料庫的資源,並加以整合後,替文本進行自動註解,讓使用者在解讀文本時能夠即時參照其他資料庫的資源,並提供友善的具文本標註之閱讀介面,以利於人文學者透過閱讀進行資料的解讀。本研究以實驗研究法比較本研究所發展之「文本自動標註系統」與「MARKUS文本半自動標註系統」在支援人文學者進行文本資料解讀之閱讀成效與科技接受度是否具有顯著差異,並輔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了解人文學者對於本研究發展之「文本自動標註系統」的看法及感受,也進一步分析「文本自動標註系統」閱讀成效、科技接受度及使用者行為歷程之間是否具有關聯性。 實驗結果發現,採用本研究發展之文本自動標註系統的閱讀成效高於MARKUS文本半自動標註系統,但未達顯著差異;而科技接受度分析結果則顯示文本自動標註系統之科技接受度顯著優於MARKUS文本半自動標註系統。另外,從訪談結果歸納得知,文本自動標註系統閱讀介面簡潔明瞭,比MARKUS文本半自動標註系統更適合閱讀,而閱讀介面是否易於使用與是否有用,是影響人文學者能否接受採用系統輔助數位人文研究的重要因素。此外,在兩個系統類似功能比較分析後也發現,文本自動標註系統在查詢詞彙功能、連結到來源網站功能及新增標註功能都比MARKUS文本半自動標註系統更為直覺易用。另外人文學者普遍認為斷句功能比自動斷詞功能更重要,鏈結來源資料庫則以萌典最有幫助。最後,採用文本自動標註系統之閱讀成效與使用者行為歷程之間無顯著關聯性。
網址連結
發布日期:2018年09月13日 最後更新: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