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變革的焦慮與跨越─從宋代印刷術的過渡性衝擊談當代古籍文獻資訊化的大數據未來

作者
劉寧慧
出版日期
2015.06
內容
古籍文獻數位化從 1984 年臺灣中央研究院「二十五史食貨志」的製作到今天,已歷整整 30 年。30 年來文史學界投入嘗試與製作,追隨電腦科技的發展腳步,盡力與盡情將原屬紙本及古典形式的古代典籍轉換成數位訊息、仿真圖片以及自動檢索的文本資料。大家都明白以及相信,數位化必然是下個階段的古籍整理方式與里程碑,30 年來各種時新製作也確認了這個趨勢。不過,相對其他領域的革命,古籍文獻走的步伐還是保守、有限,主要還是在初階的廣泛全文化及圖版掃瞄,文本內在的關連精神與外在的形式跨越都尚屬稚嫩。而從較早不少個人化的建置到現今,漸漸形成資源單位的專利以及商業集團的獨大,文史專家投入逐漸減少,遑論整個理應迎向數位化到來並主導古籍文獻過渡的文史學界。究其原因,不外發現了古籍數位化工程的龐大複雜、資訊技術的難以掌握以及個人力量的侷限。這種趨勢與致力相違的情況,更深層的原因是沒有真正看到數位化革命的效益與新天地,而闇於認識的緣由又肇因於對技術的陌生。本文採取重回唐宋印刷術發展的歷史觀察策略,從當時所面臨的媒介革命、遭遇的實務問題以及改變焦慮等,看今天我們所面對的類似景況─技術的強大與強迫、從事的艱辛與低效、變化的疑慮等。更有甚者,如今的數位革命已跨步向資料革命,又是一個人類的新經驗在形成中。古籍文獻作為一種鉅量資料,在資訊技術的運算下將呈現何種新認識?它們的意義在哪裡?希望藉由歷史的發展與鼓舞,找到今天努力跨越的勇氣與信心,促進文史學界往新時代大步邁進、夢想齊發。
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卷期
104年第1期
頁數
頁33-66
網址連結
發布日期:2018年09月13日 最後更新:2018年12月18日